裊裊柳楊枝,簾幕無重數(shù)
柳樹是一種常見的植物,柳樹的生長對環(huán)境有很好的凈化作用。用在園林造景上的柳均以垂柳居多,《花鏡》中說到了用垂柳的原因:“(垂柳)雖無香艷,而微風搖蕩,每為黃鶯交語之響,吟蟬托息之所,人皆取以悅耳娛目,乃園林必須之木也。”垂柳發(fā)芽早、落葉晚,枝條細長,柔軟下垂,隨風飄舞,姿態(tài)優(yōu)美瀟灑,柔條依依拂水,別有風致,以其婀娜多姿的造型備受人們的喜愛,被廣泛用于河岸及湖池邊綠化,自古即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樹。不知當你看到小游園東岸邊的那顆垂柳,是否能讓你感受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呢?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園林,都很容易發(fā)現(xiàn)垂柳的身影。《紅樓夢》在寫大觀園時,用的第一個對聯(lián)就寫到大觀園中的柳,聯(lián)曰:“繞堤柳借三篙翠,隔岸花分一脈香。”還有咱們濟南素有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和“家家清泉,戶戶垂柳”的勝境。
關于“楊柳”這個名稱的來歷有一種說法,相傳公元六零五年,隋煬帝在開通濟渠之后開始泛舟巡游。時值夏天,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說在濟渠兩岸種上垂柳,這樣不僅可以遮蔭,還能保護河堤。隋煬帝一聽非常喜歡,便下令民間百姓紛紛在濟渠邊種柳。他也親手種了一棵,御筆賜垂柳姓他的姓一楊,從此,柳樹就有了“楊柳”的稱號。
此外,中國古代有折柳枝送別親友的習俗。有人說源于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名句,也有人說因為“柳”和“留”讀音相同。《寺經(jīng)·采》中有名句: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?!笨梢哉f柳樹在文學作品中的最早的含義就是代表了一種惜別與思念的情感。正因為柳樹的這文化寓意,民間就形成了折柳送別和折柳寄遠的風俗。其一人們通過用折柳的形式來表示自己依依惜別之情,其二是在思念遠方的朋友和親人時,人們亦會通過折柳的形式來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。故后世常以“折柳”作為送別的代稱。